将重大主题选好、宣传好,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任务。但受主客观条件等的限制,做好重大主题宣传、达到理想传播效果,并不容易。
但如果突破新闻学范畴,将“重大主题宣传”放到广义的社会实践中,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“化学反应”?
7月24日至29日,中宣部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活动在山东开展,15家中央主要媒体和部分省直主要媒体,短短6天推出近300篇报道。其中,《人民日报》的《记者手记·精致城市看“精”“智”》、新华社的《生产向稳 转型向绿 投资向新——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》等被全网置顶推荐,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“酒香”飘出深巷,正能量澎湃起大流量。
这次主题采访有何奥妙?通过剖析它,或许我们可以窥见做好重大主题宣传的密码。
中宣部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”主题采访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进行采访
在采访活动中,过去业内普遍更注重“采访”二字,而此次的采访直接把“调研”二字放到了主题中。比之传统的“采访”,“调研”显然更突出沉浸、体验和深入。
此次采访是全过程沉浸式调研
采访中,各家媒体、各位记者沉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线,亲手触摸、亲眼见证,真实、生动的山东变得可知可感可触可及。比如,在济南,透过沙盘看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生态城市之明日图景;在淄博,向遨博咖啡机器人现场点拉花拿铁;在潍坊,坐进潍柴雷沃可实现无人驾驶的P3404 CVT拖拉机驾驶舱进行驾驶体验……记者全过程感受、沉浸式体验,真切感受山东、触摸山东,自然而然讲出了更精彩的山东故事。
此次采访是开拓眼界体悟式调研
采访中,记者们说得最多的就是“大开眼界”——
“原来这就是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中的未来航天中心计算机!”在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中科曙光,追星电影中的实力派演员“缸式”浸没液冷计算机;在烟台,登上全国首制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综合体“耕海1号”,看生态养鱼,体验海上文旅……通过深度体验,感悟新兴产业的崛起、科技的力量以及山东转型发展的决心和路径。
“耕海1号”航拍
此次采访是双向交流融入式调研
与其说这次采访是记者的“发现”之旅,不如说是记者和山东各地的双向“输出”。因为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,山东各地各企业各单位也怀抱学习心态,诚挚邀请各记者推介全国相关先进经验、提出意见建议,以全国眼界助力当地发展。
“农机未来的发展必然要装上智慧大脑”“能解决网箱养鱼供氧问题放眼全国必定是大突破”……记者和地方在思维的碰撞中火花四溅,地方取到了“经”,记者也参与到山东的高质量发展实践中,以“第一人称”写出更生动的山东故事。
主题指引方向,统领全局。此次采访选在山东、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,是深思熟虑的选择。
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
一年前,“国发18号文件”印发,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这是全国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战略布局。
放眼全国,国家赋予每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,都是应时代所呼、国家所需,蕴含着重大战略考量。党中央提出“双碳”战略以来,第一个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区域战略花落山东,缘于山东对新发展理念的坚定信奉、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践行。今年以来,山东持续以创新引领、科技赋能,并明确排放大幅降低、污染有效治理、生态持续改善三大目标,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强势开局。
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
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单项选择题,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山东全行业、全领域的目标追求和实践统领。成效如何?从此次采访各媒体推出的报道中就能看出来——
了解省农科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后,《人民日报》推出了《山东省农科院:立足“吃得饱” 瞄准“吃得好”》;
参观潍坊天瑞重工的磁悬浮技术后,中新社推出了《山东潍坊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跑出“磁”力加速度》,《中国青年报》推出了《山东潍坊:磁悬浮技术帮高耗能企业做“减法”》;
天瑞重工生产车间
调研过天瑞重工、齐鲁储能谷、青岛人工智能产业园、博鼎精工等企业和园区后,新华社播发了《生产向稳 转型向绿 投资向新——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》……
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,有看头、有写头。
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前景、有未来
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区的沙盘上,蓝绿交织的未来图景让记者大开眼界的同时,也让大家对其“EBD”(生态商务区)发展建设充满期待;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上的“实力派”演员——智能量子计算机,体现着青岛崂山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未来……
现代化园区建设在山东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山东瞄准绿色生态的城市建设新方向、高精尖技术的广泛应用场景,前瞻未来,埋头创新,未来发展路途宽广。
总的来说,山东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有自己的思考、路径和布局,也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显著成效,对其他地方有一定的启示意义。
综观此次调主题采访的过程和成效,不得不说它是一次有特色、有声势、有成果的重大主题宣传活动。复盘活动,如何将主题宣传做好做实做出成果,以下几点或许是必备条件。
充分发挥采访中“调研”的实效性
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。调查研究何以重要?关键在于实事求是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群众。此次采访,以调研开局、以调研开路,不是主体交叉、浮光掠影的大呼隆,而是调动“六感”,深入每个项目、点位认真调查、用心感受,在此基础上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分析、充分论证,从而为理解透主题、讲好故事打下了基础。
切实释放集中采访的组织性优势
主题宣传采访过程的顺利是取得宣传成效的前提。选择恰当的对象、合适的点位进行采访对主题的阐发有重要助推作用。
此次采访,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省直有关部门、各市党政一把手、各科研院所、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专家学者、一线工作者等“集中”亮相,采访对象、采访场景全面,采访过程高效。通过采访,记者能从更多角度、以更客观的态度、更全面地理解主题、阐释主题。
采访结束后,时至近日,各类报道仍在陆续推出、热度不减。如8月2日,中新社围绕海阳发射母港建设情况,推出了《探访中国唯一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空港》,《经济日报》围绕烟台海洋牧场、化学化工等领域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践,于8月3日推出了《新理念打开广阔发展空间》……由此可见,多角度采访才有多角度报道。而在短时间内完成多角度采访,集中采访的组织力不可小觑。
全面发挥融媒效应
参与本次采访的媒体中,既有电视、报刊等传统媒体,也有网站、客户端、微博、微信等新兴媒体,推出的报道既有短视频、短消息,更有深度重磅报道,既有中文解读,也有外文播报,声势强劲,全媒效应凸显。
这提示我们,重大主题宣传必须要充分发挥融媒效应,多形式、多渠道宣传播报。
受众方面,要兼顾分众化与大众化。既需要短视频、图片集合等短、平、快的报道,将主题快速抛出,快速吸引一部分受众形成影响力,同时也要推出深度剖析式报道,将主题深入解读、阐释、表达,从而引发受众深度认识和思考。
大众新媒体中心 24小时服务热线:0531-83197678 18053157067